关灯
护眼
字体:大中小
“除”
:用这样的公式启发,除了……还有什么;
“可”
:可能会怎么样;
“想”
: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;
“组”
: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;
“六”
:就是“六何”
检讨策略,即为何、何人、何时、何事、何处、如何,问题愈多元化,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;
“类”
: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。
父母在提问时,最好使用开放性语言,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
,不要只问“对或错”
、“是不是”
等封闭式问题。
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,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,如:茶杯有什么用途?多少加多少等于10?等等。
因为,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,而问“为什么”
,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,表达自己的想法,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,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。
这样的提问更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、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创造力。
2.引导孩子多问“为什么”
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·阿尔伐·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,三岁以前的一千多个日子,他不知得过多少次病。
后来在妈妈耐心周到的照料下,爱迪生的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。
爱迪生体质虽弱,却爱动脑筋。
他的好奇心特别强,老爱问为什么,看见想不明的事情就问,问了就转着眼珠想。
“为什么锅上冒蒸气?”
“为什么凳子四条腿?”
“金子是什么?”
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,无言以答。
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。
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,她知道,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,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。
所以每当爱迪生问为什么时,妈妈总是微笑着,细心地开导他,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。
这个时候,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,睁大眼睛听着,听完后,还会有一大堆新的“为什么”
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