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不想像他的同乡那样过着衣食无着、平淡无味的生活,他想换个活法。
投身绿林甲午战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。
散兵游勇成群,乞丐难民遍野。
官府腐败,土匪横行,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
在这种情况下,各地就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,名曰大团。
1900年,张作霖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,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,有二十多人,他当上了小头目,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。
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。
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,不仅遵章守纪,而且维护治安。
因此,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。
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,他的声名由此鹊起。
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,达到二十多个村子。
在赵家庙的西北,有个大团,团主叫金寿山。
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,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团。
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,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。
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,无恶不作,比胡匪还凶残。
大团本来是保民的,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。
百姓被*得实在无法,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。
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,占据了中安堡。
他的部众增加了,势力扩大了。
但是,金寿山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偷袭了张作霖。
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,逃到了姜家屯,继而又逃往八角台。
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,身怀六甲的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,这就是张学良。
那是1901年阴历四月十七日,阳历是1901年6月日。
八角台(今属台安县)是个大集镇,商号有五十多家。
本来张作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(即冯麟阁)的,但是到了八角台,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,借以保护地面。
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,不扰民。
商会会长张紫云对张作霖的名声早有耳闻,此次见面,看到张作霖北人南相,眉清目秀,且行止有矩,谈吐不俗,果然是名不虚传。
就决心把他们留了下来。
后来证明,这个决定是正确的。
原来八角台的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,甘居副职,张作霖做了团练长,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。
从此,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。
这里也成了他的发家地。
接受点编190年左右,社会秩序逐步稳定。
这两年张作霖苦心经营他的武装,势力有所扩展。
他也尽职尽责,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。
同时,和当地绅商也相处融洽,得到他们的交口赞誉。
但是,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,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
按理张作霖的大团应予遣散,团民或回家务农,或进城经商。
但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考虑到遣散这一武装,团民四散,可能危害地方。
同时,他也和张作霖结下了友情,就想给他们找个出路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