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想到了黑山秀才杜泮林。
杜泮林是张作霖的义父。
张作霖在中安堡当保险队头目时,同绅士杜泮林结下交情,来往密切,关系甚笃。
张作霖知道杜立三拜认杜泮林为同族叔,对其言听计从,十分尊重。
张作霖就想打杜泮林的主意。
他和殷鸿寿密谋,用杜泮林引诱杜立三上钩。
张作霖特地亲自到黑山把杜泮林接到新民府,并把他引见给省城大员殷鸿寿,以证明确实是省里招抚,并非虚构。
又在新民街上,为杜泮林另设招待处,请杜泮林在招待处稍事休息,候杜立三来到之后,一同晋省。
秀才杜泮林是老实人,不知是计,就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亲笔信,言辞恳切,感情真挚。
有“游侠非终身之事,梁山岂久居之区;一经招安,不仅出人头地,亦且耀祖荣家”
等语。
杜立三本来疑信参半,犹豫不定。
突然得到他素来景仰的族叔的亲笔信,便疑念顿消,决定前往。
于是,他在1907年6月6日仅率1人,作为随身护卫,由宋庆濂带领,奔向新民府,接受封官去了。
他哪里知道此去是有去无回了。
张作霖为了不出意外,事先做了周密布置。
杜立三只身赴会,十分警惕。
在晋见委员殷鸿寿时,他坐在背靠墙壁面对诸人的位置,同时两手插入兜内,握住枪柄,观察动静,以应突变。
谈话完毕,殷高声喊道:“送客!”
杜起身告辞,殷送至里屋门口,杜转身请殷“留步”
时,刹那间,突被汤玉麟等几个壮汉按倒,下了双枪,死死捆住。
事不宜迟,当晚就把杜立三在新民府西门外枪决了。
其实,在这之前,张作霖早已派张景惠率大队人马,绕道台安八角台,做好进击杜立三老巢的准备。
得到处决杜立三的消息后,张景惠等迅速出击杜立三的老巢。
群龙无首,他的老巢辽中县青麻坎,被一举端掉①。
除掉了杜立三,扫除了一大害,辽西匪患遂绝,人心称快。
杜立三这个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,让张作霖轻而易举地剔除了。
他采用的是智取的谋略。
这里显示了张作霖的过人的智慧。
得此消息,总督徐世昌喜出望外,上报清廷,为张作霖请奖。
清廷除赏银五千两外,将张作霖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(旅长),管辖马步5营。
其他还有中路、左路、右路、后路等4路统领。
张作霖成为东北旧军5个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之一,势力更加壮大了。
剿灭蒙患1908年,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张作霖调到辽宁西北部的通辽、洮南一带,去剿除被沙俄收买的蒙古叛匪。
据有关人记载:“洮南一带系干燥的草原,草有一二尺高,一望无边。
夏日蚊虫甚多,大者如蜜蜂,叮人很厉害。”
“虽在夏天,都得用棉花把头包上,否则寸步难行。
狼群更多,一群就是十几条。
当时队里的通信人员(当时叫做跑拨子的)往往被狼吃掉,剩下马跑回来……蒙古军队都是一个人乘两匹马,骑一匹,备一匹,力量足,跑得也快。
以上种种,都是蒙军优于汉军的地方,所以张作霖清剿蒙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